大学校门开一半 市民健身难近享k1体育

2024-07-08 07:16:5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k1体育核心区部分中小学操场面积有限 学生暑期难觅体测训练场地 周边高校多数“有条件开放”

  本周,全市中小学生将陆续迎来暑假。对于下个学年即将迎来体育测试的北京三、五、七年级的孩子们而言,这个暑假无疑是加强体能训练的最好机会。但是去哪儿练,成为困扰一些学生和家长的事情。

  尤其是在东城区、西城区上学的孩子,很多学校操场小、没跑道,在社会体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有学生把目光对准了家门口的大学操场。然而,北京青年报记者连日来探访发现,一部分高校的大门仍然紧闭着,一部分高校“有限”开放,需预约进校,但“一号难求”,完全开放的学校寥寥无几k1体育。

  杨女士的孩子在北京市西城区鸦儿胡同小学上学,孩子的体测成绩各项都很不错,只有短跑一项成绩有些拖后腿k1体育。而且不仅是杨女士家的孩子,班上其他孩子的短跑也都是弱项。

  杨女士认为,这主要是学校太小、没有合适的跑道给孩子们训练导致的。“马上就六年级了,孩子要面临50米×8的折返跑项目体测了,在学校练习时,孩子们只能在25米的跑道上来回跑16趟,虽然考虑到折返次数太多影响成绩,老师会对每趟的成绩减1秒,但孩子们跑起来的感觉还是不一样。因为跑25米就要转身折返,速度根本上不来”。

  其实,在北京市内,尤其是在东城、西城两区,有不少这种“袖珍学校”,因为学校面积小,操场跑道的规格受到了限制。

  比如,北青报记者探访的培新小学、东交民巷小学、黄城根小学、板厂小学等学校,都只有塑胶运动场而没有跑道。学校工作人员表示,孩子们就是在塑胶运动场上体育课,跑步也是在运动场上选择相对合适的长度训练。

  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刘先生,孩子9月份就要上六年级了,即将面临六年级体测,他也提到了50米×8的体测项目:“这个项目是折返跑,差半米来回,跑完全程就差好几米了。”所以,刘先生一直为找不到适合的场地发愁k1体育。

  后来,他想到了离家不远的人民大学,“人大里面肯定有标准田径场,100米的一半就是50米,这样练习折返跑效果肯定更好。”

  于是,刘先生利用周末带孩子去了人民大学,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。人民大学门口的保安告诉他,社会人员不能随便进入学校,需要在公众号“人大通”上提前预约,然后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才可以进入。

  刘先生随即打开“人大通”却发现,最近一周的入校参观名额都已经约满,要想预约得提前一周才行。而且按照这个规则,如果暑假期间孩子想每天去人大的体育场跑步,则意味着他每天都要预约一周后的“入校”。

  刘先生认为这样的入校制度太麻烦,但人大校门处的保安告诉他,这已经是今年调整后的政策,以前是必须由校内师生预约访客登记才可以进入,校外人员自从疫情以后就不能随便进入了k1体育。

  人民大学进不去,再往北边走走呢?刘先生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打听了一下,同样也需要提前预约,但是打开清华和北大的预约程序发现,一周之内也是全都约满。

  除了北大、清华、人大,北京其他高校的开放程度如何?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各高校的开放程度不一,开放的方式也多种多样,还有的学校至今未向社会开放。

  作为中国的“头部”高校,“清北人”三所大学虽然开放了个人预约入校,但预约名额非常抢手,可谓“一号难求”。

  北青报记者曾至少三次打开这三所高校的预约程序,每次打开显示的都是最近六天“约满”状态,有的时候还会赶上系统BUG无法显示、校园活动或升级改造不开放等情况。此外,清华大学的预约小程序显示,“每人每年仅可成功预约一次”,而工作日的周一也不开放。在互联网上也有人吐槽“清北人”三所高校的入校政策。有网友表示,每天早上8点北大会开放预约名

  额,她就捧着手机抢,但等填完信息再一确认,系统就显示“已经约满”,“大家的手速都这么快吗”?

  中国传媒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则属于另一类情况——只在周末或节假日限时开放,开放期间市民可以刷身份证进校,工作期间则不对社会开放,必须通过校友预约才能进入。

  北工大平乐园主校区的安保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,目前学校只在周末和节假日限时开放,至于暑假期间是否开放尚不得知。“反正寒假的时候不让进,暑假的人肯定比寒假还多,估计也不让进”。

  在京高校,除了以上两类开放情况外,还有一种是周末、节假日开放,工作日的晚上和寒暑假限时开放。公开张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门的“校园开放安排”显示,教学工作日18时至21时,以及周末、节假日和寒暑假的10时至19时,校园向社会人员开放。

  但是这样的开放时间,也很难满足市民的要求。住在樱花西街的张先生认为,对外经贸大学在周末、节假日和暑假的开放时间,恰好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,早上晨练进不去,晚上散步也进不去。

 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,相对开放程度较高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、北京化工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,这些高校只要刷身份证或在现场扫码登记即可入校。

  北青报记者还注意到,至今仍然有部分高校采取封闭措施,不对外开放。除了北工大通州校区和外交学院之外,其他多为艺术类院校,例如北京舞蹈学院、中央戏剧学院、中央音乐学院等。

  北工大通州校区的保安告诉北青报记者,学校从疫情以后就一直封闭,至今未向社会开放。主要是因为学校很快要进行升级改造,等各处安装上闸机后,就会择机对社会开放。

  外交学院校门口的值班人员也表示,疫情前学校是可以随便出入的,但疫情至今学校都没有对外开放,社会人员只能通过本校师生预约才可进入校园。

  对于很多从小住在高校扎堆的海淀区的80后来说,大学校园开放是自然而然的事,有些人甚至从没听说过哪所大学是封闭不让进的。

  家住樱花西街的市民张先生就是一名80后,他记得,在他读高中、大学的时候,附近的几所高校他都经常去k1体育。每到暑假,他就会去北京化工大学的操场踢足球,去中医药大学的篮球场打篮球,高三那年他还经常去对外经贸大学的空教室上自习。后来,他还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校园里邂逅了自己的妻子。

  对于张先生来说,这些大学跟他自己的母校一样亲切,“没有开放的大学就没有我们后来的家庭。”他说。

  疫情时,很多大学都关闭了校门,但如今,不少高校还延续着当时封闭管理的思路。

  这两年,关于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,出现过不同的声音。有学生习惯了校园的封闭管理,认为校园放开后,社会人员大量进入校园,会带来秩序和安全上的隐患。

  “从本校的学生角度来说,我不想学校开放。但是从一名中国社会的大学生角度来说,我觉得学校有义务向社会开放,因为高校还有社会教育属性。”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学生说,她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,自己曾经参观过北大,虽然最后高考自己没有考上北大,但感受过北大的生活学习环境,也给她后来高考带来了很大的动力。

 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,大学就应该对外开放。山东大学的一名学生告诉北青报记者,在他的认知里大学就应该开放,图书馆、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应该供社会民众使用,尤其是在周末和工作日下班以后的时间,因为公立大学不仅仅是在读学生的大学,也是社会的大学。

  2024年1月2日,教育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了《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29号(教育事业类428号)提案答复的函》,就《关于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,通过校园开放服务城市和区域发展,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案》进行答复。

  教育部在答复中指出,大学校园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,有利于大学更好地融入社会、服务社会。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,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,依法保障高校合法权益。同时,指导高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,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师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,使校园开放和内部管理达到平衡。

搜索